浏览数量: 1142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2-07-22 来源: 本站
疫情中的虹口民革党员干部身影
王燕:民革虹口区委会党员、上海恺睿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职工包括多位博士后和离退休人员。上海封控初期,生活物资极为短缺,物流成本不断上涨、多家快递行业人手短缺,物资派送困难,无法即刻配送……中心员工和老同志的急难愁盼是中心领导的最大牵挂,他们希望第一时间将抗疫物资送至员工手中,但现实情况令中心领导却步。
王燕得知情况后,立刻让公司员工联系业务合作单位紧急调拨两辆运输专车,为创新中心免费运输救济物资。通过恺睿员工的全身心投入,远程协调配送,他们及时将大家翘首以盼的物资分送到创新中心40多位职工家中,其中还有8位高龄空巢老人。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王燕和他的公司为创新中心解决职工物资需求的燃眉之急。
恺睿公司还出色完成了外企员工生活物资的配送任务。某会计事务所上海分所员工同样面临“缺食少蔬”的难题,事务所特地为员工调拨了几千份蔬菜肉类抗疫大礼包,但很多物流公司停止接单。恺睿国际在接到物资配送请求后不计得失、不讲条件,立即联系业务合作单位进行运送,在恺睿的紧密“跟单”和统筹协调下,解决一个个实际运送困难,仅仅2天就完成所有投送任务。王燕表示:“在这个抗疫纾困的关键时刻,‘同心抗疫、共同守沪’同样也是民革党员的一份责任、一种担当,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抗疫战很快就能取得胜利。”
徐阳:民革虹口区委会专职干部
自3月底,在中共区委统战部带领下,徐阳下沉至虹口区川北街道浙兴居委成为防疫志愿者,与居委干部一起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
“萌新小白”变身 “大白老法师”
浙兴居委由浙兴里和国贸花园两个区域组成,浙兴里是结构复杂的老式里弄,国贸花园则由三栋高层楼栋、一栋多层楼栋组成。两个片区同样面临人口密度大,防疫难度高的困境。
封控初始,社区阳性病例较多,几乎每栋楼都有确诊病例。那时,徐阳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区委干部和社区医生完成维持核酸采样队伍秩序、协助老人使用健康云、搬运物资、分发抗原等。而高频次的核酸集采是他们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大家起早贪黑,正式上岗前,差不多要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整理试管和棉签、核对筛查对象、穿大白等准备工作。一个小区的核酸集采往往要持续半天,无论高温暴雨,只要接到命令就要执行。每次集采结束,徐阳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对志愿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徐阳熟练掌握扫码技能,并多次配合医生进入“阳楼”进行上门追阳。记得四月中旬的一天,正逢大雨,徐阳需要配合医生进入国贸小区上门追阳采样。楼栋内通风条件差,天气又闷热,大雨天还需要多穿一层雨衣,汗水能让衣服拧出水来,面屏和眼镜上也全是雾气。追阳需要先采样异常人员同楼层的居民,再采样密接人员,最后采样核酸异常人员本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不会交叉感染。这些操作的叠加,让采样人员体力消耗更大,他们需要来来回回多次往返不同楼层,从下午出发,一直到晚上9点才能全部完成。当时的他,已经累得连大白都脱不动了。
徐阳说:“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疫情当下,党派干部也应当要携手并肩,共同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徐阳完成了核酸采样的线上理论测试和线下实操考核,拿到了核酸采样志愿者考核合格证书,防疫技能又大大上了一个台阶。下沉两个月时间,徐阳累计参与20余次核酸筛查,扫码采集约4000人次,参与分发保供物资十余次。从一开始的“萌新小白”升级为防疫工作的“大白老法师”,徐阳得到了单位领导、居委会干部和不少居民群众的认可。
主副兼顾,防疫不忘党派活儿
在忙碌的防疫工作同时,徐阳不忘利用间隙,做好党派工作。他主动收集虹口民革党员参与防疫的先进事迹,组织宣传报道,向“上海民革”“虹口统战”微信公众号投稿。他协助区委领导班子,梳理参与疫情防控和感染新冠的民革党员名单,并拟订慰问方案。他帮助党员纾困解惑,积极打通难点堵点。
民革虹口区委会有一位党员,患有乳腺癌,需要冲管治疗。治疗期间,这位党员不幸感染新冠,被转入杨浦区某方舱医院进行治疗。眼看治疗期限临近,身在放舱医院的她心急如焚,治疗安排迟迟无法落实。徐阳了解后,积极与民革杨浦区委会沟通协调,联系接收医院。在民革杨浦区委会的帮助下,两天后该党员被安排到瑞金医院成功接受治疗。
近两个月的下沉工作,徐阳每天往返于驻地和社区,未曾踏进家门半步。“看着浙兴地区从原来的疫情重灾区,到现在的防范区,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我也为自己在这场战役中小小的付出感到自豪。”徐阳说。